华东政法大学

报刊:《华政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最美二十一年, 此刻再出发

    摘要:01第一届法援人在去福建厦门的列车上普法02华政法援周年纪念珍贵合影自1997年华政法援创办以来,不觉已走过二十一年历程。二十一年前创办之艰辛,二十一年中发展之蓬勃,无不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美二十一年, 此刻再出发

———访法援第一届指导老师王远

   期次:第334期      查看:219   

本文回顾了华政法援二十一年来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其初心、初创和当前面临的挑战。王远老师认为,法援的发展需要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加快培训机构的设立,扩大受众面,注重内部和外部培训,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同时,华政法援人需要继续携手前行,发扬法援精神,让这颗参天大树继续荫及更多需要援助之人。



01 第一届法援人在去福建厦门的列车上普法02 华政法援周年纪念珍贵合影


自 1997年华政法援创办以来, 不觉已走过二十一年历程。 二十一年前创办之艰辛, 二十一年中发展之蓬勃, 无不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法援人。随着时代的发展, 如今的法援有了更多可能, 也面临着更多挑战。值此二十一周年之际, 我们采访了指导、 见证华政法援成立的王远老师, 以期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对法援工作的开展提出新的见解。

二十一年砥砺春华秋实,岁月如歌谱写华章; 二十一年征途锐意进取, 风里雨里铸就辉煌。转眼间,华政法援已走过二十一年征程。值此志庆, 作为指导、 见证法援成立的指导老师,王远老师以其谦谦之风与我们共话法援发展。

问道法律发初心 借势东风立法援

1997年 1月 8日,学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时任院长曹建明传达司法部司法会议精神,对时任司法部部长肖扬在报告中提到的“继续加强法学教育改革的步伐, 为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培养更多更好的法律人才” ,以及“建立法律援助制度,需要有中国特色; 实施法律扶贫,重点就是如何组织高校大学生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作出积极响应。徐徐东风下, 一个念头萌发了。

当时,全国各地不少高校已纷纷建立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 如武汉大学; 另外, 西南政法大学早已与律师事务所合作挂牌;中南政法学院的大学生法律服务中心依托律师事务所进行法律援助……华政作为 “五院四系”之一的政法高校,也应有独立的对外法律援助中心,让学生在学习法学知识的同时可以“以我所学, 服务社会” 。

谈到法援的初心,王远老师表示, 大学生法律援助意义深远。 “首先, 它是一个对法科生了解社会、 认识社会有极大裨益的窗口。通过这样一个窗口,法律人可以从各个方面了解、 认识、 接触这个社会。 其次, 它是一个课堂。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 要考虑如何将其与实际结合。学法律不能光从课本到课本、 法律条文到条文, 它更是一种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方式。法律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要坚守公平正义。在服务社会的同时, 这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因此对自己三观的形成非常有帮助。 最后,它是一个渠道。当时学校会拿出一些管理岗位等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但面临的困难是: 他们如何以专业知识来进行勤工助学?那么, 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的努力, 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培养学生有社会责任感、 有远见、有法律意识。另一方面, 相关企业家可以给予资助、 赞助, 为学生提供一些补贴、 经费。”

如切如磋砥砺行 如琢如磨终建成

1997年 11月, 学生处领导组织召开筹备会议,明确了成立大学生社会法律援助中心的相关事项。 不久后, 长宁校区河东万航渡路上的一个房间, 在经过施工、 简单装修、 制作门牌后便迅速投入了使用。由于当时咨询主要靠电话, 要落实咨询电话, 还需要去电话局申请。 硬件设施完备之后, 便开始进行人员的选拔, 当时被推荐的人选有程宇、 付春望、 戚杏、 王凯、 杨宏芹等品学兼优、 热心社会公益活动的人。经过紧张筹备(制定章程、 招聘人员、 制定工作纪律和工作制度, 处理好学习和社会工作的关系) , 大学生社会法律援助中心于 11月 19日正式挂牌成立,此事受到当时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雏鸟发声无所惧 精诚所至引好评

司法部为了推进大学生开展法律援助工作,1996年 11月 24日在重庆召开司法部部属院校法律援助工作会议, 全国直属政法院校代表悉数出席。司法部教育司司长主持会议, 团中央学校部部长、 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也到会, 可见当时大学生法律援助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初出茅庐的华政法援未来正好、 大有可图。

打开 1998年学生工作年鉴, 其中翔实记载着法律援助中心开展的活动: 3月 15日设摊开展 “消费者保护日” 义务法律咨询活动; 7月 13日到 29日,法律援助中心一行人南下厦门进行普法、 法律咨询及社会考察等; 11月26日举行周年庆祝仪式,市教委等多家单位应邀出席, 学校原党委书记史焕章、 院长曹建明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心顾问成员到会祝贺,上海影音形象设计有限公司经理吴庆卫决定资助,当场捐资两万元……华政法援一年来的工作受到广泛好评。

朝夕更迭一瞬间 继承创新共进退

俗话说: “打江山容易, 守江山难。” 守住自己的 “江山” , 正是法援二十一载锐意进取、不断奋斗与努力的目标。 奋进的二十一载, 也是变化的二十一载。 二十一年漫漫长路, 时代在不断变迁,华政法援的面貌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十一年前,依据当时的法律政策, 华政法援在创办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代理诉讼案件; 二十一年后,法援诉讼案件的代理范围却大大缩小, 仅有劳动组可以代理相关案件, 专业老师的作用逐渐被削弱, 分组的指导老师也偏向与律师、 律所等合作开办讲座,因此当前真正对业务组的指导比较欠缺。对于这一变化, 王远老师表示十分认同,“现在的情况已与二十一年前的情况完全不同, 公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 法律的发展也日益完善, 又一代人成长起来了, 不能用二十一年前的思维去做如今的法律援助,如今的社会法律援助覆盖面也在不断拓宽,因而法律援助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咨询量的减少, 可以改变下思路, 可以考虑法律服务以普法和咨询为主。当然这会影响到华政法援未来发展的可能, 可以请校内相关老师从法律角度分析法援未来发展是否需要另辟蹊径。”

另外针对当前大学生缺乏实务经验, 不再进行公民代理的问题,王远老师建议法援的管理应当结合当前法援的工作实际,加快法援培训机构的设立,以此提升法援工作人员的素质, 除了课堂学习, 应该深入实践, 针对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进行培训,具体的机制建设值得考虑。

二十一年前, 中国社会缺少法律方面的人才,政法类高校学生也就成了特殊的群体, 他们在法律援助方面也就发挥了主体的作用; 二十一年后, 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公民法律素质日益提升,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 获得法律援助的渠道逐渐拓宽, 法援的发展难免因此受到影响。华政法援开始逐渐改变自己的定位, 以长期援助的思路重新考虑, 逐渐注重对法援人的培训, 包括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针对一些业务方面的处理问题, 王远老师认为, 只要学生可以学到课堂以外的东西,能够把法律知识加以应用, 都可以去做、 可以作为一种历练。华政法援可以深入社会生活,不一定局限于公民代理,大可以换种思路, 去做预防, 做点宣传, 给点案例。

二十一年前, 华政法援接受案件工作的渠道非常单一, 只局限于电话和写信, 但是却收集记录到了成千上万的书信, 这些书信可谓华政法援辉煌历史的见证;二十一年后, 科技和时代的发展使获得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但华政法援的受众面却远远不及以前。王远老师认为, 微信公众号的创制应该扩大影响,受众面不应该只局限于学生, 可以通过朋友圈的转发来推出华政法援, 不同的圈子、 不断的转发总会使更多的人了解华政法援。在法援做出一点成绩的基础上, 媒体要不断宣传。如果没有实际效果或成绩,单纯地拉出法援的宣传旗帜是没有意义的。

二十一年前, 在面临刚刚起步, 困难重重的境遇时, 正是因为有像王远老师一般坚持不懈的法援人,才有了二十一年后法援的今天,今天的法援人不应该忘记二十一年前一代法援人为法援成立所付出的心血。王远老师回忆道: “最初学校还在长宁校区发展的时候, 正是法援最困难的时候, 硬件设施简陋, 资金缺乏, 连个合适的办公地方都寻不到, 后来在司法部的要求和院领导的帮助下在苏州河边上弄了个十平米的地方。华政法援一开始建立的时候, 学生们积极参与, 有一种新鲜感, 加上当时的媒体宣传, 以及社团人员的选拔, 华政法援渐渐地步入了正轨。二十一年后, 华政法援早已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如今的法援人不能忘却当初创办时的艰辛与困难, 需牢记法援的宗旨, 将法援的事业发扬光大!”

二十一年的岁月,承载了太多法援人的心血, 华政法援人奔波过、 努力过、 奋斗过, 历经二十一载的浇灌,华政法援正在茁壮地成长。 未来发展的道路仍然漫长, 明天的道路注定是不平坦的,这就需要每一个华政法援人众志成城, 不忘过去创立法援的艰辛和努力,砥砺前行, 继续发扬法援精神, 让这颗参天大树继续荫及更多需要援助之人。

二十一年漫漫法援路,让我们每一位法援人继续携手前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东政法大学 版权所有    在线投稿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8765次访问,全刊已有39124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