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

报刊:《华政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不忘初心, 追寻更璀璨的法援

    摘要:漫漫二十一载,悠悠法援情。二十一年前,前辈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二十一年来,法援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回眸光辉过去,展望光明未来,在思考中奋进,在反省中成长。让我们跟随储...

  • 回望法援二十一年, 砥砺前行

    摘要:在华政法援成立二十一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校诉讼法专业副教授、法援专业指导老师唐淑和胡秀珍,听两位老师讲述有关法援的故事。谈到法援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老师和志愿者们如何一起加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忘初心, 追寻更璀璨的法援

———访法援第二届指导老师储桂节

   期次:第334期      查看:232   

这篇文章回顾了法援成立二十一年来的历程,讲述了法援的发展和成就,并采访了储桂节老师,对法援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期待。法援应该不忘初心,服务社会,紧跟时代的步伐,创造新的璀璨。

漫漫二十一载, 悠悠法援情。二十一年前, 前辈们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二十一年来, 法援人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回眸光辉过去, 展望光明未来, 在思考中奋进, 在反省中成长。让我们跟随储桂节老师, 一起走进法援二十一年缓缓拉开的大幕中去。

最美好的岁月是过去的岁月,最珍贵的时光是往昔的时光。华政法援成立距今已二十余年,回顾过往,走过了一段段泥泞的道路,也创造了一个个耀眼的成就。漫漫二十一载,悠悠法援情。多少前辈心动于此, 情牵此处; 多少老师倾力其中, 不求回报。时光见证了法援的曾经,而有的人却见证了时光。伴着温和的阳光,我们有幸采访到法援第二届指导老师储桂节。随着储老师风趣幽默的话语,法援过往的大幕缓缓拉开。

法援与华政共成长

上世纪九十年代, 为响应司法部司法会议 “继续加强法学教育改革的步伐, 为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培养更多更好的法律人才” 的提议以及顺应全国高校建立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的潮流,在时任院长曹建明的主持下,学校于 1997年成立了大学生社会法律援助中心, 距今已有二十一年之久。二十一年沧海巨变, 上海乃至整个中国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问及往事, 储老师感慨国家发展的剧变, “东方明珠从无到有, 上海浦东从一片荒草地发展为今天的经济中心, 基础设施从只有一座杨浦大桥, 发展到今天四通八达的轨道线……从上海就可以看出来,中国二十一年来发展得实在是很快。” 学校和法援的发展, 很多事情也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那时的华政, 一共只有四个系, 不像现在划分得这么细致, 专业这么多。那时, 学生规模小, 暑期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相对单薄一些, 社团也很少。法援可以说属于最早建立起来的一批社团之一。现在的华政, 校园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校园文化更加丰富, 法援也发展得越来越好了。” 可以说, 法援与华政共成长, 法援因华政的发展而愈发辉煌。

走过最初的艰难

万事开头百般难,无数法援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与付出,在这二十一年来谱写了法援悠悠历史辉煌的长卷。而这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是法援日后取得的种种成就, 而是法援在建立之初留下的艰难痕迹。因为那是梦开始的地方,那是一个梦想的星光汇集多个梦想的光芒的原点,正是这个原点的光芒才吸引了一颗颗炙热而真诚的心,凝聚成今日璀璨的法援。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谈及法援建立之初的状况, 储老师记忆犹新, “当时我们是在长宁校区图书馆的小报告厅,成立仪式简单而隆重。法援第一个办公地点设在河东教学楼小操场门口的门卫室,当时的办公条件很简陋,不像现在这么好,办公室里的桌子椅子都是从别的地方腾出来的,房顶还漏水。成立之初,经过各系老师们的推荐和同学们自荐报名,我们从 1995 级、 1996 级同学当中选拔了十余名品学兼优的同学组建了核心团队,法律系1996 级程宇同学担任法援第一任负责人。当时的法援是一张白纸,这些同学就天天在一起研究讨论,策划法援的框架结构、功能定位,一点点构建规章制度。在成立的第二天就有很多上海市民前来咨询,在这种巨大需求的倒逼下,法援的志愿者们加班加点、任劳任怨, 细致耐心地接待这些来访者。”在那样一个互联网没有普及的年代,法援的前辈亲笔回复当事人每一封信件;守在电话旁边,接听一个又一个当事人拨打来的咨询电话。物质条件匮乏, 工作环境简陋, 法援的一切在还没来得及构筑完善的时候,法援的前辈们,用他们的热情和耐心,实现了法援从无到有的巨大跨越。

坚持最可爱的真我

二十一年来, 随着学校的发展, 校园文化不断丰富, 各种社团层出不穷。 然而法援却一直独秀其中, 获评华政五星级社团。 是什么特质让法援在这二十一年中始终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是什么特质让法援二十一年来光芒不减? 在储老师看来有两点: 第一点是法援的工作特质契合我校政法类院校的特点,学生们以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 运用到实践、 实务当中去。 谈及此处, 储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一件有趣的往事: “那时候有法援的同学去帮人家咨询案件, 面对当事人的询问, 十问三不知。这些同学在学校成绩还蛮不错的,结果一到实务中去操作发现学习的东西还是不够多、 不够精, 这就逼迫着他们回来继续翻法条学习,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 而法援的第二点特质就是培养学生一种志愿奉献的精神。储老师说: “大学生社会法律援助中心就是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服务的,来咨询的一般多是老人、 妇女、 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后来, 法援陆续和上海市残联、 上海市妇联、上海市老龄委、 上海市司法局、 上海广播电视台等单位的信访部门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专门无偿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但是又很难获取帮助途径的弱势群体。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培养了学生的志愿奉献精神。 ” “以我所学, 服务社会” , 这是法援一直秉承的宗旨, 也反映了储老师所说的法援最为珍贵的两个特质。在现在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作为法援人应当去功利化。 当事人有上年纪的老人, 在陈述基本案情的时候会有讲不清楚的情况,应当保持耐心认真听。面对大量的邮件和电话咨询, 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 每一个当事人的请求都应该耐心地给予解答。通过这些繁杂的工作, 既可以锻炼学生们待人接物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 也能够帮助到其他人, 将法援的奉献精神传承下来。

我们仍在继续

2004年至 2005年期间, 法援获评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标兵” (全国评选十个) 和“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的称号。法援彼时获得的荣誉可以说是冲到了最高点,参加过很多国内外的交流学习,加拿大外交部副部长还曾到法援来参观过,很多国内外高校以及公益组织来学校交流时都会到法援参观交流。 对于法援的继续发展, 储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新的期待: “法援这个社团,要重点培养的是最基础的一些东西,最基本的爱心服务奉献, 培养基本的待人接物的能力, 做的工作也是最基础的工作。至于有些公民代理的案件, 有条件的可以尝试着去做, 但不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这上面,不要指望打赢了几个案子就能提高法援的影响力。只有做了大量别人不愿意做的基础性的工作,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 谈及对法援发展的建议和新的期待, 储老师说: “法援要努力建设好, 社会各界和学校师生对法援一直充满感情。可以挖掘一些社会资源, 和一些社会机构加强合作,肯定有社会机构愿意和法援合作。其次可以利用现在的新媒体技术, 组织一些网络论坛,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平台与社会建立联系, 服务社会、 宣传法援。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运用新媒体技术与当事人的沟通交流更方便了, 法援要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的步伐。 ”

在采访的最后,储老师写下了对全体法援人殷切的希望———不忘初心, 服务社会。 愿全体法援人以此共勉, “以我所学,服务社会” , 迈向新的征程, 创造新的璀璨!

采访: 宋 瑞 王薇喆 石双双 滕婕婕 王艺楚 撰稿: 石双双 滕婕婕 王艺楚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东政法大学 版权所有    在线投稿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8757次访问,全刊已有39123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