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

报刊:《华政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你眼中的法援, 我远处的星空

    摘要: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华政法援二十一年的灿烂星河中,每一个法援人都是一颗璀璨的明星,无数次的普法和援助编织成法援人自己的银河系,优秀的前辈和老师更是法援...

  • 忆法援, 不负韶光

    摘要:01第二届法援骨干合影02法援创始人之一戚杏于法援20周年当天在朋友圈发文纪念法援周年如果记忆是一条长长的河流,那华政法援在第二届主任房明的记忆中,一定是一群上下翻腾的鱼儿...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眼中的法援, 我远处的星空

———访原法援指导老师许贝宁

   期次:第334期      查看:495   

这篇文章讲述了华政法援的成立和发展历程,介绍了法援人的奉献精神和追求公平正义的宗旨,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作者采访了华政国际法校友、法援原中心副主任、法援原指导老师许贝宁,深入了解法援人的经历和看法。文章强调了实践在法援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在华政法援二十一年的灿烂星河中, 每一个法援人都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无数次的普法和援助编织成法援人自己的银河系, 优秀的前辈和老师更是法援前进路上的启明星。华政国际法校友、 法援原中心副主任、 法援原指导老师许贝宁就是这样一颗星, 让我们跟随他一起走进过往, 放眼未来。

华政法援已成立二十余载。 回首过往, 踏过的道路泥泞而悠长; 放眼眺望, 远处的星空璀璨而闪亮。 你眼中的法援, 是每次耐心咨询收到的灼灼目光?是凝聚智慧与心血写就的法律意见书? 还是那份法援人脚踏实地、 怀揣热情的澄澈? ……法援人无偿援助, 无数的精彩瞬间, 正义之心绘成美丽星空。 二十一载栉风沐雨, 众多前辈鞠躬尽瘁, 倾注心血成为无限星空中的那抹璀璨星光。在一个宁静温暖的下午,华政国际法校友、法援原中心副主任、法援原指导老师许贝宁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在他深邃而又不失幽默的话语下, 法援的过往缓缓呈现……

从长宁到松江, 法援与华政共成长

上世纪九十年代,为响应国家司法部司法会议 “继续加强法学教育改革的步伐, 为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培养更多更好的法律人才”的提议,顺应全国高校建立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的潮流,在原校长曹建明等多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华政法援于1997年 11月 19日正式创立。2003年 10月, 在华政松江校区迎来第一批学生的同时,法援也由长宁搬移至松江, 新的种子在土壤里悄然生长。 作为第一批荣光的播种者,当得知现如今法援已有600余人的规模时, 许老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然而法援在松江校区初建时曾遭遇困境,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地理上确实存在不方便; 从校区跨越的角度来说, 这个代际传承的过程虽然总体上比较顺畅,但也不是完全进行复制。 所以在松江, 法援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次重生。 ” 正是在迈入新校区莘莘学子的热烈支持和老师的倾心帮助下,法援与华政松江校区共成长,在松江开出了另一朵灿烂的希望之花。

年少万兜鍪, 法援精神不可忘

法援在建立之初受到学校多方面的支持和校领导的特别关怀, 在许贝宁老师看来, “可以这样说, 法援自建立伊始就是在一个高起点的位置———有高位的指导、 强力的支持以及相对完整的体系, 我觉得这是我们社团先天优越的地方, 而具有这些先天优势也对法援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二十多年来, 历代法援人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 “以我所学, 服务社会, 为公平与正义而奋斗” 的宗旨, 这其中包含着每一个法援人对法援精神的信仰和追求。 谈起自身对于法援精神的理解, 许贝宁老师认为, “法援精神是一个法律人在精神上应有的追求, 是法律精神和实践品格的展现,是勇于实践、 追求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的象征。 而这其中更包含一种实践的精神,一种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期望。 法援精神就是自我实现与法律精神的高度结合。” 每一个法援人要始终将“以我所学, 服务社会, 为公平与正义而奋斗”的宗旨牢记在心,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 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 也助法援迎来新的辉煌。

忆往昔辉煌, 携手展望法援未来

说起作为指导老师在法援的过往,许老师提到了法援与广播节目《相伴到黎明》 的一段合作经历。 “周二、 周三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全部交给我们来控制和安排。在这样一个固定的咨询时间里,我们会事先准备好案例素材和需要讲解的东西,电台那里只要有咨询电话打进来,就直接接到老校区的咨询点那里由我们来进行解答,对于每个接听电话的同学来说, 这种形式还是挺有挑战性的。” 随着节目受众的变化和形态的调整, 法援与 《相伴到黎明》 的合作也告一段落, 尽管如此, 能够在大型广播节目中发声,极大地提升了法援的影响力,也为法援以后开展相关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许老师还对法援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 他肯定了法援借助互联网的方式扩大服务对象的大方向。其次, 他认为, 法援应积极寻找渠道参加由市教委主办、团市委联合举办的上海高校法制辩论赛等专业性较强的赛事,通过该平台向外校展示我校一流的法学水平以及法援风采。 再次, 在公共服务供给已然改变的当下,可以多多尝试将法援的援助对象定位至某些特殊群体,如来沪常住人口及其子女、 来沪劳工等。 同时将社会调查与法律援助相结合,在社区志愿者的帮助下以无偿、专业、热情体贴的姿态接触援助对象, 更好地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最后,在积极开展法援工作的同时要强调法援工作的实践性, 逐渐形成 “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价值,提升自己的素养同时察觉自身能力的不足,进而刺激学生返回课堂刻苦学习,继而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更高质量的援助” 的良性过程。

实践中探索, 塑造法援热血品格

谈及对法援人的期望, 许贝宁老师以学长的身份真诚恳切地说: “现在很多同学都是在备受保护的环境下成长的, 我鼓励大家多去体验和实践。法考当然很重要, 但一味专注于书本会局限自己对社会和世界的观测,作茧自缚。因此一定要挤出时间多去闯一闯、 多去碰碰壁, 只有尝试过才会体会到一物真正的价值所在。 ” 一味地安于现状, 缺少敢拼敢闯的热血与激情……这些都是值得法援人反思和改进的问题。谈到工作态度问题, 许老师说: “我们要秉持为公平正义努力的信念, 从身边点滴做起, 提高专业性, 保持法律援助的学生特色, 保证法律援助的质量。作为专业院校的学生, 我们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但也不能被专业局限, 而要将专业知识和人文精神结合, 在实践中发展自身。 ” 作为一名法援人, 要将工作热情与实践态度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磨练自己; 作为一名华政人, 要明确 “实践长才干” 的精神; 作为一名未来的法律工作者, 更应当明白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只有仰望璀璨法律星空, 脚踏实地身体力行, 才是一个法援人的正道。

许贝宁老师希望全体法援人认真学习,磨练自己; 脚踏实地, 服务社会; 怀揣梦想, 心寄祖国, 为公平与正义而奋斗!

采访: 宋 瑞 殷海峰 王雅萍 撰稿: 史陈昊 张赫春 王艺楚 郑 嫒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东政法大学 版权所有    在线投稿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8758次访问,全刊已有391234次访问